□通訊員 楊朗瓊
近年來,賓川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寫好“水文章”、盤活“荒坡、荒山”閑置資源,推進特色農業產業“上山”發展,探索實踐金沙江干熱河谷“荒山荒坡”變“綠水青山”并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路徑,打造“水利興產業旺生活好生態美”的賓川樣本。2018年至2020年,賓川縣連續3年獲評全省跨越發展先進縣。
寫好“水文章”把準命脈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突出做好引水、管水、用水“三篇文章”,解決困擾群眾多年的“用水難、用水煩”問題,探索出了“政府搭臺、企社唱戲、適當補助、利益自享、風險自擔、惠及于民”的工作模式,筑牢水源、水網、高效節水“三水”發展基礎。
引好水。抓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筑起洱海補水、本區蓄水、金沙江提水的供水格局,構建了以洱海補水、本區蓄水、金沙江提水為源,以庫庫相通的幾大水庫為點,以縱橫交錯、干支相連的溝渠為網,以田間節水管網為末梢的現代化供用水格局。全縣水資源量增加到3.21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58.7萬畝。
管好水。以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建設為契機,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系統建立引入社會資本、初始水權分配、水權交易、合理水價形成、節水激勵約束、群眾全程參與、工程運行管護7項機制,統籌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灌區干支渠全部計量供水,終端水價計量到戶,并對核定到戶的水權量實行節獎超罰。
用好水。出臺《賓川縣農業水權交易管理辦法》《賓川縣節水獎勵及精準補貼辦法》等文件,創新推廣“水肥一體化自壓滴灌技術”,最大限度發揮水資源效能,實現從“大水漫灌”到高效節水的轉變。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5萬畝,高效節水灌區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從0.55提高到0.9,年節水8000萬立方米。
打好“組合拳”系統集成形成綠色發展合力
堅持生態與經濟并重,按照“各拼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思路,全力助力產業發展。
打好政策組合拳。以賓川大型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項目為抓手,按照“渠道不變,資金不亂,各負其責,各計其功”和“統一規劃,分塊實施,集中建設,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農村部門高標準農田建設、林草部門退耕還林、自然資源部門土地整治等項目政策,打好農林水土“組合拳”,實現引水上山、農業產業布局上山。
打好改革組合拳。以農業供給側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等為重點,抓實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云南省金融服務改革創新、首批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等“三農”改革試點。推進以“三權三證”為重點的農村產權流轉服務體系和抵押融資體系建設,先后制定出臺《賓川縣經濟林木(果)權證核發及抵押貸款工作實施方案》《賓川縣水果權證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在全縣10個鄉鎮全面開展了“水果權證”登記核發工作。先后推出了“金果貸”“惠果通”“果e貸”“巾幗貸”“鄉村振興貸”等金融產品,有效破解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戶由于缺少抵押物而導致的“貸款難、難貸款”問題。截至2021年末,全縣共發放水果權證56232本,以水果權證抵押貸款17578筆,貸款農戶7184戶,貸款資金283216.8萬元,有力助推高原特色農業走上“水利興、融資活、主體強、產業旺”的發展道路。
做強“大產業”優勢賦能提升綠色發展質效
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和產品市場競爭優勢,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和“科研+種養+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發展思路,促進要素聚集,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做強水果產業。
綠色優先。圍繞“綠色食品牌”打造,制定出臺《賓川縣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實施方案,以及綠色食品生產標準體系建設、綠色食品示范創建等系列文件。制定“賓川葡萄”“賓川柑桔”“賓川冬桃”“賓川軟籽石榴”4個綠色食品標準。全縣水果生產綠色防控面積達99%以上,累計認證“三品一標”產品69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2萬畝、產品38個。
科技助力。強化政校企合作,先后與上海交大、華東農大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等省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形成“專家帶科技人員,科技人員帶企業,企業帶農戶”的“三帶模式”。主要水果良種覆蓋率、骨干科技措施推廣率、專業技術人才對口服務鄉鎮覆蓋率均達100%,農業科技入戶率達95%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0%以上。
示范帶動。依托宏源合作社、云福公司、綠色果品有限公司等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建立合作農場等多種方式,打造一批“綠色食品牌”產業示范基地,在綠化荒山的同時,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以葡萄、柑桔為主的特色產業規?;?、集約化經營規模不斷提高,培育水果產業國家級龍頭企業1戶、省級龍頭企業3戶、州級龍頭企業2戶,創建國家級示范社5個、省級示范社29個、州級示范社31個、縣級示范社54個。
人才支撐。大力培育水果產業人才、農村青年電商從業人才、農產品加工人才和高素質農民,開展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34萬場次,“賓川果農”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創新引領。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農場+托管”“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合作模式,推動農民抱團發展。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及直播平臺助力產業發展,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設店鋪2990個,微商3000多人,2021年通過拼多多、淘寶、快手等平臺線上銷售2.09億元的柑桔、葡萄等農特產品。加大外貿出口力度,2021年外貿出口總額達6.76億元人民幣。
品牌強農。實施水果產業“賓果兒”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戰略,培育了“賓川紅提葡萄”“賓川柑桔”等8個“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賓川柑橘(桔)”“賓川朱苦拉咖啡”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賓川柑桔”公用品牌入選2021年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區域公用品牌,“云福”牌水果等7個品牌入選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企業和產品品牌。
2021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33.19億元,同比增長11.42%;以葡萄、柑桔、軟籽石榴為主的特色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達32.6萬畝,總產量77.15萬噸,總產值70.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035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